导读:青岛市创新实施贡献度评价改革,强化评价与发展、评价与激励、评价与服务三个统筹,用活专项评价、综合评价和绩效评价方式,搭建平台载体,引导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坚持战略导向和需求导向,提升服务能级,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三个统筹,推动评价与发展同频共振。一是坚持评价与发展统筹。将贡献度评价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一体谋划纳入加快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教育国际化发展等制度文件,构建教育机构跟踪管理和第三方评估机制、以绩效与贡献为导向的政府支持机制,遵循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育规律,开展长周期、连贯性评价。二是坚持评价与激励统筹。建立以贡献度评价为参照的政府投入机制和经费保障激励制度。三是坚持评价与服务统筹。将优化教育服务作为评价工作推进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市委常委对口联系高校制度,定期走访、调研和现场督查,听取高校意见建议。
二、创新评价方式,建立科学有效评价机制。一是创新专项评价。以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建设为依托,实施在青高校服务地方活力评价,分别对不同类型高校提出不同任务要求,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和引导性。二是用活综合评价。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情况纳入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年度考核评价。三是强化绩效评价。建立与绩效评价结果联动的差异化财政支持政策。通过对贡献度评价数据持续跟踪分析,适时调整评价指标及权重,动态引导学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引进、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调整工作重点和方向。 三、搭建平台载体,发挥贡献度评价效用。一是以校地融合为目标,搭建校地一体发展服务平台。二是以重点学科专业为依托,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三是以国际合作为引领,搭建中外多元产教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