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学院在A608会议室召开新学期实体化产业学院建设专题研讨会。会议创新采用“会诊式”研讨机制,聚焦发挥企业办学体制优势,系统谋划新学期产业学院实体化运行新目标、新路径、新举措。职教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学院党委书记徐国旺,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教学单位、职能部室负责人以及发展规划部相关人员参加会议,现场“把脉开方”,金句频出、建议落地,一场“干货与火花齐飞”的头脑风暴就此展开!
会上,七个二级学院院长轮番登台,逐一汇报产业学院建设基础、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以“实战化”规划点燃产教融合新引擎!各职能部室负责人结合部门工作职责,提出推动实体化产业学院建设的具体建议和保障举措。学院领导“把脉开方”,对产业学院发展目标、专业建设、资源整合利用、管理体制创新及建设路径等,“一院一策”提出修改完善建议。智慧港口学院通过现场工程师培养和创新班项目,打造高技能人才“梦工厂”;现代航海学院依托“1+1+1”国际化培养模式,助力学生驶向“深蓝海域”;港航物流学院以“341”运营模式为支撑,构建供应链人才“新高地”;应急管理学院聚焦“五新”示范标杆,筑牢港航安全“智慧大脑”;人工智能学院以“产业+区域”双核驱动,开启数智港航“新引擎”;国际商贸学院围绕“外贸+电商+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服务数字经济产业链;智能制造学院则通过“理论+实操”模式,锻造装备智造“硬实力”。目前,学院已与山东港口权属单位共建智慧港口产业学院等8个实体化产业学院,共同开发39个专业教学资源库、17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共建20个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为学院产教融合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建设世界一流港湾职业技术大学注入强大动力。
徐国旺总结强调,各二级学院要结合特色专业(群)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山东港口企业办学优势,紧密对接集团一线基层队(站),聚焦“五金”建设、科技服务和职业培训等重点任务,创新构建“1+1+N+N”产业学院建设新模式,扎实推进产业学院实体化运行;要紧密对接山东港口产业链布局,进一步提升专业与港口产业的匹配度,人才培养内容与岗位需求的契合度,切实把集团公司产教融合工作推向纵深,落到实处,以实际业绩助力山东港口“三大建设”,推动学院内涵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未来,学院产业学院建设将聚焦“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实训室对标生产线、课程包升级技术包”,通过“1+1+N+N”模式深化与山东港口及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推动“五金建设”落地生根,紧密围绕“打造五个‘出彩港湾’,建强港口‘黄埔军校’”的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全面开启山东港口产教融合新篇章。